人去世后为什么不允许猫进入灵堂?

1995年,在黑龙江的哈尔滨,一位李老太去世后遗体在家里停灵时,不曾想一只猫却不知何时进了灵堂受到惊吓后从李老太的遗体上跳了过去。惊悚的一幕发生了,猫从遗体上跳过去后刚落地就一命呜呼了,而躺在棺材里的李老太却突然坐了起来!

这件事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哈尔滨,李老太生前一直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日子过得甚是平淡。李老太的儿媳是个性格强势的女人,双方平日里没少闹矛盾,这天李老太再一次跟儿媳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回到自己住的房间里寻了短见!等儿子发现情况不对劲时,老人已经不在了!

伤心不已的两口子打算让老人的遗体在家里停放一晚,等天亮后喊几个邻居帮忙安葬,当天晚上就由他们夫妻二人为老人守灵。因为正值冬天,北方冬天的夜晚不仅冷,而且特别漫长,终于到了后半夜两人实在撑不住了,就眯上眼准备打个盹儿。怪事就在这时发生了!

不知何时灵堂里进了一只猫,迷糊中老人的儿媳看见了打算撵走它,不知是受到惊吓还是其它原因,猫直接从老人的遗体上跳了过去。猫爪刚落地,原本活蹦乱跳的这只猫顿时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更吓人的还在后面,原本躺在薄棺里的李老太却突然坐了起来!更要命的是,她的脸跟从前不一样了,变成了一边人脸一边猫脸的“怪物”!

这可把一旁的儿子儿媳吓得不轻,顿时一个机灵就撒腿往门外跑去,打算到村里其他人家里借宿一宿。可说来也怪,平日里谁家要有个响动,整个村的狗都会彻夜叫个不停,非把人给吓跑才会停下来。但这天晚上,任凭李老太的儿子如何敲门、如何喊叫,村里的狗都像集体睡着了一样,一点响动都没有!

不光如此,连平日里热心的邻居们也像事先约定好的一样,任凭李老太的儿子如何敲门都装作没听见。后来,好不容易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两口子在里面瑟瑟发抖地待了一晚上。从那之后,村里就接二连三发生了怪事。

一开始,是村里人家的鸡被偷,明明晚上鸡舍的门关得紧紧的,等早晨起来鸡却少了!后来逐渐变成了牛羊之类的牲畜被盗,再后来,竟然有小孩莫名其妙的失踪了。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以至于学校不得不严令规定:上下学必须结伴而行,不允许单独行动;孩子的手腕上都要绑上红绳…

当然这件事后来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还专门派人下来调查具体缘由,事情真相具体是啥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民间普遍认为的解释是:当时有很多不明身份的人经常在社会上四处乱窜,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就编造了“猫脸人”的故事来吓唬孩子不让他们乱跑。

虽然“猫脸人”事件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我们还是能从李老太的儿子儿媳的做法中得出一些守灵时的禁忌,比如不能让猫进入灵堂。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猫不能进灵堂”的习俗,亲属在为逝者守夜时,其中一个任务就是不让猫狗随意进入灵堂。那民间守夜为何会有这个习俗呢?猫进入灵堂会有什么后果呢?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一、灵堂是肃穆庄严的地方,防止猫狗进入是对逝者的尊重。不管是农村厅堂设置的灵堂,还是殡仪馆布置的灵堂,都是用来停放逝者遗体的,供亲属有个祭拜逝者的地方。所以,灵堂是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

人受到礼仪礼节的约束在灵堂上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对逝者的尊重,但猫狗却不一样。猫进入灵堂后,可能仍然会像平常一样在里面四处走动跳跃,甚至趁人不注意时在遗体上胡乱踩踏,这是对逝者极大的不尊重。所以为了防止这些意外状况的出现,守夜时不能让猫进入灵堂。

二、猫身上带有静电,肆意闯入可能会引发意外,给守灵的人造成紧张和恐惧。猫的身上长满了毛发,它们又喜欢到处蹭,所以身上会带有很多的静电。据统计,猫身上的毛发中存在着2万多伏巨大的静电。

而人在去世后,短时间内身上的生物电并不会全部消除,会有部分余存的生物电。当猫进入灵堂后,如果不小心从遗体上跳过,猫身上的静电会和遗体余存的生物电就会产生冲突,刺激遗体的皮肤组织活动,遗体就会自动直立起来。

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依据,只能以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胡乱猜测,久而久之人们就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甚至在守夜时引发一些意外。

三、猫进入灵堂后会四处乱窜,可能会对遗体造成破坏。殡仪馆的灵堂因为有专门工作人员的值守和流程布置,所以很少会摆设祭品,但农村设置的灵堂则不同。受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灵堂设置好后会在供桌前摆上祭品,而这些祭品多是猪牛羊肉和蒸熟的馒头等。

农村的猫狗多处于散养的状态,它们习惯了到处去翻找食物,所以经常能在垃圾堆里看到为了食物争抢的猫猫狗狗。灵堂里摆设的供品,很容易被嗅觉灵敏的猫闻到,顺着气味进入灵堂后它们会为了食物四处乱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遗体很可能会遭到破坏,比如猫在偷到食物后会赶紧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待着然后享用,而它们选择的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停放遗体的棺材,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意外的出现,不让猫进入灵堂确实很有必要。

以上三点原因即是猫不能进入灵堂的原因,既是为了对逝者保持尊重,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其实,亲属在守灵时除了不能让猫进入灵堂,还有以下几方面在守夜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一、胆子小、身体虚弱的人不适合守夜。前面说过灵堂是非常肃穆庄严的地方,人在进入这种环境后心理上会不自觉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平常如果胆子小的话,很容易因为情绪紧张胡思乱想,让自己陷入更敏感、更多疑的状态,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而且守夜的话对身体素质也有要求,因为守灵需要人熬夜,如果身体素质不好的话是熬不了夜的。所以如果守灵的话,一般都会安排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二、守夜时需要保持严肃的神情,对周围保持警觉,防止因为小动物误闯灵堂引发意外。守灵其实是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后辈子孙陪伴逝者在世间的最后一程,所以这种场景是非常悲伤严肃的。

夜晚人的精神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散养的动物会趁此机会闯入灵堂,对遗体或供品造成破坏。所以一定要保持警觉,对周围的环境随时保持警惕,及时赶走误闯的小动物,以及处理灵堂上突发的意外情况。

贩毒分子侵吞毒资,吸毒人员灵堂追“债”?

今年5月初的深夜十点,常德市临澧县新安镇发生了一起几名男子在灵堂“闹事”的案件。据悉,新安镇居民苏某振正在家中设灵堂吊唁亡母,却遭三名男子以“苏某振欠钱不还”为理由,强行闯入其亡母的灵堂闹事。起初,临澧县公安局新安派出所的民警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经济类纠纷案件,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办案民警很快嗅到了一丝异样……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场发生在灵堂上的闹剧,竟牵扯出了一条从湖北延伸到湘北地区的“贩毒链条”,而在亲友眼中“老实巴交”的苏某振,则是这条“贩毒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闯入灵堂“追债”?

追的是“赌资”还是“毒资”?

一天深夜,临澧县新安镇的居民苏某振正为其母料理丧事,现场一片肃穆,人人神情悲恸。然而,在浓浓的夜色掩映下,灵堂内竟突然闯入三名“不速之客”,只见这三名男子气势汹汹,显然是来者不善,刚进门便不由分说揪住苏某振的衣领,高声叫嚷令其“还钱”。灵堂内众亲友见这阵势,愈加悲愤,与前来“闹事”的男子推搡起来。正当两方僵持不下之时,终于有人拨通了报警电话。

新安派出所接警后立即组织警力赶到了现场。起初,民警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经济纠纷类案件,但从与当事人苏某振的对话中,经验丰富的办案民警很快察觉出了该案很可能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苏某振在回答民警的询问时,神情紧张,眼神闪躲,尽管自己亡母的灵堂被闯入闹事的三名男子折腾得一片狼藉,但他竟然自愿放弃追究闹事者的法律责任,并坚称是自己欠闹事者一千多元“赌资”在先。

苏某振的反常举动立即引起了办案民警的关注。回到派出所后,办案民警共同复盘了这起“奇怪的纠纷”,并着手调查苏某振与闹事者的相关信息,而调查得到的结果,更加佐证了派出所民警心中的猜测——苏某振以及擅闯灵堂的三名闹事者曹某、乔某、胡某华均有吸毒前科,而看似是该案最初“受害者”的苏某振,实则很有可能是贩毒分子,他欠的极有可能不是“赌资”,而是“毒资”。

办案民警循线深挖!

入鄂缉拿贩毒嫌疑人

办案民警经过一段时间锲而不舍的层层深挖,最终掌握了相关线索及证据,但此时的苏某振,已经回到了其长期居住务工的湖北省荆州市。为避免打草惊蛇,办案民警先后前往刻木山乡、合口镇,通过连日走访与蹲守,将起初在灵堂“闹事”的三名吸毒嫌疑人曹某、乔某、胡某华一一抓获,又根据已抓获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及违法行为人供述,进一步确定了苏某振涉嫌贩毒及骗取“毒资”的违法犯罪行为。

6月的一个大清早,新安派出所民警轻装简行,毅然赶赴湖北省荆州市,并在荆州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迅速锁定了苏某振于荆州的居住地。但自知干了坏事的苏某振,一早便有防备,导致警方第一次抓捕未成功。带队实施抓捕的新安派出所教导员高峻凭借丰富的经验,又立刻换了一套“欲擒故纵”的抓捕方案,令参与实施抓捕人员由“明”变“暗”,与苏某振暗中展开较量。最终,苏某振在警方带来的强大震慑与重压之下选择自首。

临澧警方利刃斩“毒链”

案件水落石出

随着苏某振的落网,一条由湖北通往湘北的“贩毒链条”被临澧警方拦腰斩断,而该案的完整案情也随之浮现出水面。

据苏某振供述,其于今年三月至四月间,多次向毒友曹某、乔某及胡某华贩卖毒品以供其吸食,并从中获利数千元。但在双方进行最后一次毒品交易时,苏某振竟在收取曹某等人支付的一千余元“毒资”后玩起了“消失术”,令曹某等人十分意外、气愤不已,但因苏某振长期在湖北境内居住务工,令曹某等人苦寻而不得,直至5月初,曹某等人意外得知苏某振的母亲去世,而苏某振也已于近期回到临澧为其母操办丧事。得到消息的曹某等人大喜过望,认为自己被骗的毒资终于能追回,遂集结于苏家灵堂内闹事,这才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苏某振对自己涉嫌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曹某对自己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乔某、胡某华对自己吸毒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苏某振因涉嫌贩毒、曹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乔某被裁决行政处罚10日;胡某华因吸食毒品已被责令强制戒毒。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老人去世灵堂飞来仙鹤,答案可能没那么复杂

日前,一则“灵堂飞来仙鹤”话题受到热议。在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发出质疑:“给3000元仙鹤肯定听话,有的殡葬行业就有这种服务。”近日,事发地辽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回应,丹顶鹤不可能被殡葬行业用来从事服务。(据4月19日东北网)

一段“老人去世后,丹顶鹤前来灵堂,朝着老人遗像的位置低头好似鞠躬”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让人啧啧称奇。这对当事家属来说,是一种安慰。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老人“驾鹤西去”是吉祥之事,是一种对去世老人生前作为的肯定。多做好事,才会有如此好报。

当然,这一幕也引来不少人的猜测。有人作了一些迷信的解读,也有人认为这是“殡葬行业的服务”,是收费的。

迷信的说法不值一驳,那么这是不是收费服务呢?在网络服务如此发达的今天,凡事不难找到蛛丝马迹。但是笔者从网络上搜索相关关键词来看,没有一个能准确提供相关服务的地址和店铺。也就是说,这个“仙鹤进灵堂的殡葬服务”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根据当地官方的说法,“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管是人工繁育还是野外驯化,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殡葬行业用丹顶鹤进行行业服务也是不会允许的。”这也和村民所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殡葬公司没人敢养”,以及家属所称“自己飞来的”相印证。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驾鹤西去”虽然有传统文化支撑,但肯定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少人从丹顶鹤的脚上看到了脚环,于是就猜测这是人工饲养的,或者是人工饲养后放飞的,所以不怕人。如果真的是人饲养过的,这只丹顶鹤能进到村民家,甚至还到处转转,这就解释得通了。

这个解释更符合逻辑。辽宁盘锦有“鹤乡”之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荡,是丹顶鹤迁徙通道中的一个重要停歇地。而且,当盘锦市还有很多人工孵育、饲养的丹顶鹤基地。有网友就称,丹顶鹤到村民家转悠找吃的,并不奇怪,偶有发生。网上也有图片显示,有人与丹顶鹤近距离相处的画面。

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偶然事件,非常巧合,这家村民有老人过世,于是拍了视频传到网上,引起了众人关注。当事人家里的老人走了,把这当作是一种心理安慰,对丹顶鹤的行为作符合自己希望的解读,也是人之常情。对丹顶鹤的到来寄托美好的寓意,很正常。如果说是“收费服务”,肯定也让家属感觉不舒服。

对其他人来说,对迷信的说法要保持警惕,不要牵强附会。当然,对一些恶意的揣测,有关部门应及时作出澄清,以免他人误解。同时,这也提醒大家,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哪怕它不怕人,见到它的时候也要多些敬畏,少些伤害,顺其自然就好。

两场美国小学生的葬礼

迈特·罗德里格斯喜欢动物,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

  阿梅丽·乔·加尔萨最爱紫色,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她们是四年级小学生,但不会再升入更高的年级;她们本可能有更多喜好和憧憬,但人生不再有新的可能——她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0岁。

  5月24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城尤瓦尔迪,一名把突击步枪作为自己生日礼物的18岁高中生闯进罗布小学,枪杀19名小学生和两名教师,制造了美国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5月最后一天,阿梅丽和迈特的亲友为她们分别举行了葬礼。

  这是小城为枪击案遇难者举行的头两场葬礼。其他遇难者的葬礼也将陆续举行。

  电视画面里,满目是鲜花、爱心和玩偶,但堆积的颜色越鲜妍,越让人觉得悲伤。

  葬礼上,人们纷纷称赞阿梅丽和迈特是“英雄”。枪击事件发生时,阿梅丽试图拨打911报警电话帮助同学;迈特试图保护表弟,并告诉同学们往哪里躲藏。

  她们只是10岁的孩子,本不应该成为奋不顾身的英雄,只需要在家人和社会的呵护和关爱中快乐健康地长大。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实时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美国逾1700人死于各类枪击事件,其中包括约640名未成年人。

  就在尤瓦尔迪为小学枪击案受害者举行首场葬礼的同一天,在美国各地,又发生多起枪击事件。当天凌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中心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一名17岁未成年人在内的10人受伤。当天上午,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一所中学刚在路易斯安那泽维尔大学校园举行完毕业典礼,校园就发生了枪击案,3人受伤。

  校园枪击案频发、枪支暴力泛滥,能否推动美国的控枪立法?

  就在罗布小学枪击案发生3天后,美国最大拥枪游说团体“美国步枪协会”的年会暨枪展在休斯敦市中心如期举行。27日年会开幕当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不少共和党政要登场致辞。

  会场内,支持拥枪者人头攒动;会场外,主张控枪者群情激奋。

  抗议集会上,手举“保护儿童,而不是枪支!”的示威者吉姆·亨尼克特对新华社记者说,“这(阻止枪支暴力)不应该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我们想不想拯救孩子的常识。”

  然而事实上,支持拥枪,还是主张控枪,往往体现鲜明的党派立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评论说:“围绕对待枪支的激烈分歧,两个美国的故事在休斯敦市中心生动上演。”

  美国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十大枪击案,有6起发生在过去10年里。但令人悲哀的是,如此之多无辜生命的惨烈离去,竟不能打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控枪立法上的僵局。

  抗议集会上,一些示威者手举这样的标语:还要失去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带来改变?

  年复一年,答案在风中飘摇。